電子報
電子報

姚期智:師者的本分







●記者 曲田
  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盡辦法去培養(yǎng)一流學生、設計一流課程,這是師者的本分。
———姚期智
  陽光透過玻璃灑進清華學堂,一節(jié)名為“自動駕駛”的課程正在徐徐展開。
  這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面向本科生開設的一門新課。在一張張稚嫩的面孔中,一位特殊的“旁聽生”格外引人注目。
  他是姚期智,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班”的創(chuàng)辦者。
  被外界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計算機科學本科教育”的“姚班”,十分重視“因材施教”與“深耕精耕”相結合的特色人才培養(yǎng)。多年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姚期智在領導“姚班”的同時,始終不離教學一線。他親手為“姚班”制定培養(yǎng)方案,編寫教學計劃,并融合世界重點大學計算機教育的先進方法,為學生精心準備專業(yè)課程,適時根據(jù)實際調整課程設置。
  本學期伊始,面對自動駕駛技術發(fā)展對計算機領域的實踐教學帶來的新方向,以及共享經濟新模式的出現(xiàn)對算法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姚期智的指導下,“姚班”開設了“自動駕駛”和“算法經濟學”兩門新課。從講課內容籌備,到課上互動交流,姚期智都親自把關并參與其中。每次上課,他都早早地來到教室,和同學們一起聽課。
  “姚先生經常在課堂上和我們互動,他的見解對我們有很大啟發(fā)?!薄白詣玉{駛”課程主講教師之一樓天城說,“先生在聽課之后常常與我分享教學經驗,提出很多關于課程難度的建議,并鼓勵同學們參與更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環(huán)節(jié)。”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姚期智盡可能用生動的語言來解釋抽象的概念,鼓勵學生從理解理論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姚老師經常深入淺出,用最容易理解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還常常從課程的理論內容出發(fā),為我們提出許多與實際應用有關的問題,啟發(fā)大家進行更有意義、更有建設性的思考。”學生趙梓碩說。
  在“姚班”,任課教師教授的知識極為豐富且具有前沿性,課上,學生們需要時刻保持大腦極速運轉的狀態(tài)。和同學們一起聽課的姚期智,上課總會拿著筆記本,在小桌板上不時記錄。有時,遇到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他也會像學生一樣搶答?!耙ο壬娴暮芸蓯郏「匾氖牵幕卮饡o我們不經意的一點,讓你突然發(fā)現(xiàn),噢,這個問題原來是這樣的!這種驚喜感特別棒!”學生韓遲說。
  與聽課聽得過癮的同學們相比,對于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的許多教師來說,在姚期智的目光注視下,講課成為了一種“挑戰(zhàn)”。
  “學生們的思維很活躍,他們勇于質疑和挑戰(zhàn)。我們經常在課上討論教案外的內容,這對教師的知識儲備量要求是很高的?!睒翘斐钦f,“姚先生‘火眼金睛’,有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講授的錯誤,我們可能自己都沒注意到。他會在仿佛不經意間給我們提示,讓我們感受到他對細節(jié)的在意?!?br>  在“算法經濟學”任課教師于洋看來,姚期智通過對課程團隊的領導,教育了年輕教師如何通過授人以漁來授人以魚?!拔覀兪纵喩险n的兩門新開課都進行了全程授課錄像,為了幫助日后的持續(xù)改進和完善提供真實依據(jù)?!庇谘笳f,“姚先生親自參與到課程討論中,示范如何通過和學生討論來引領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研究能力。這不僅是對我們的教學進行一線指導,更是親身率領課程團隊,研發(fā)一種新興學科領域的探索式教學模式。”
  “教書育人,是一個群體引領另一個群體成長?!痹谇迦A大學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開幕式上,校長邱勇表示,教書育人是清華最重要的“初心”,培養(yǎng)祖國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是清華最重要的使命,清華的辦學質量首先體現(xiàn)在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成效上。教育教學工作是值得不斷投入、關注、奉獻并具有長遠意義和貢獻的工作。
  對此,姚期智很是認同?!芭囵B(yǎng)人才是大學的基本使命,辦好本科生教育更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標桿。我們必須要培養(yǎng)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這樣才能有足夠好的一流研究生資源。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盡辦法去培養(yǎng)一流學生、設計一流課程,這是師者的本分?!?br>  多年來,雖然身份與職責一再變化,但姚期智對自己一直有個要求:不能從教學科研第一線上下來。“因為只有自己在第一線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才能夠給其他年輕教師提供一個標準。況且,離開教學研究崗位后感覺會不一樣,對事情的判斷也會發(fā)生偏差?!?br>  直到現(xiàn)在,姚期智仍躬親“姚班”教學第一線,每年春季學期為大一學生開設的“計算機應用數(shù)學”課程,也吸引了許多年輕教師觀摩取經。
  “姚先生以科研為一生的樂趣,至今仍奮斗在一線,這一份對夢想的執(zhí)著和熱愛,實在讓我更深地理解到這一份執(zhí)著,便是匠人精神。”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吳辰曄感慨地說。
  從“姚班”里的一名學生,到今天成長為“姚班”的任課教師,數(shù)年過去,樓天城依然常??吹脚c同學們一起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課的姚期智,側身斜坐,十分專注。“有時恍惚間,你會覺得先生就是一個求知若渴的孩子,甚至會忘記他是一位長者。”
  言傳身教、躬耕不輟。做出世界最頂尖科研成果的夢想,就像一粒種子,被姚期智播撒到了每一位“姚班”學生和教師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