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鴻:堅守海洋初心 致力專業(yè)實踐
(記者 陳 洲李思怡 孫含雪)高高的個子,微胖的身材,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在我?!笆汛髮W生”評選決賽的舞臺上,測繪與海洋信息學院海資141班的學生王元鴻顯得從容而干練。
大學四年,王元鴻將所學的專 業(yè)知識付諸實踐,堅持不懈地探索著海洋,獲得的證書多達40余項:“南方優(yōu)立杯”第九屆全國高校測繪學科大學生科技論文競賽一等獎、世界兒童安全組織“青年安全駕駛”活動優(yōu)秀負責人、江蘇省暑期社會實踐優(yōu)秀團隊.....
說“從小對海有種特殊的感情,高考填志愿時選擇靠海的大學,把海洋資源技術開發(fā)選為自己的第一專業(yè)?!蓖踉櫼荒樧孕诺卣勂鹱约旱膶I(yè),“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需要與海洋地質、海洋環(huán)境、海洋管理等學科交叉融合,能夠適應陸海統籌發(fā)展的就業(yè)需求?!痹趯W習上,王元鴻始終要求自己,不僅要學好理論知識,而且要不斷實踐、勇于探索。
大二下學期, 在孫志龍老師的帶領下,王元鴻和幾位同學著手研究海底淺部地層剖面圖像。大家利用周末出海采集數據,“帶著儀器從通灌出發(fā),出海地點一般在連云港港附 近,”每次出海時間大概是6到8小時,為了防止暈船,大家只能就著礦泉水吃點餅干。
到達采集點后,王元鴻先在船尾外側安裝好固定架,把探測儀的探頭放到海中,設置好航道,再打開主機進行數據采集。王元鴻說:“這個過程不能有任何疏忽,要有成員一直看守著。”
采集回來的數據通過SES2000淺地層剖面儀導人計算機,再用專業(yè)軟件進行邊緣檢測和聚類分析?!霸诤Q蟮刭|研究中,傳統的淺地層剖面儀容易使觀測數據質量降低,而后期的資料處理也無法正確地對地層進行有效識別。”為了提高效率與準確度,團隊成員每個人都要處理一段不同的數據。
“最困難的時候是找不到合適的算法,兩個月都沒有什么頭緒,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豁然開朗。
王元鴻將 分類的結果與ISE軟件的分層結果和鉆孔數據進行了對比,最終發(fā)現他們所采用方法的精度明顯高于ISE軟件分層結果,“通過這種算法去除儀器呈像上的雜質,使得呈像更清晰、采集的數據更加可靠,能夠
更加精確地探測海底資源。
基于整個實驗的過程,王元鴻等人寫出的論文《基于邊緣檢測和聚類分析的淺剖圖像分層算法》獲得第九屆全國高校測繪學科大學生科技論文競賽一等獎,為處理海底淺部地層剖面圖像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元鴻熱衷于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從大一到大三連續(xù)三個暑假,從探測蘇北地震帶到治理和預防滸苔的爆發(fā)式生長,再到探測連云港海島新資源,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實踐中,王元鴻跟海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在2016年的暑期社會實踐中,他主動聯系指導老師,結合海洋資源技術開發(fā)專業(yè)特色組織策劃了“共護海上絲綢之路,共享海島新資源”的實踐團隊并帶領團隊成員,奔赴連云港臨洪河口、燕尾港等地進行海水取樣和GPS觀測。采集到的樣本會被帶到實驗室做進一步研究,為治理海洋污染、海島新資源探測提供更精準的數據。
王元鴻現在主持的實驗項目《海底淺地層聲學剖面紋理識別方法研究》也獲得省級重點支持。“我相信,榮譽的背后是努力,努力的背后是初心?!蓖踉櫾凇笆汛髮W生”評比中的答辯稿中這樣寫道。未來的他也將帶著這份對海洋的執(zhí)著與熱愛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