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學習十九大精神關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學院 譚笑風


  十九大報告第十三大部分提到“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分八個小結進行了闡述,其中第四部分講到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重點是提升組織力建設,突出政治功能。做好這項工作支部在其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基層工作很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备咝J歉邔哟稳瞬偶械牡胤剑彩撬枷胍庾R比較活躍的地方,如何發(fā)揮高層次人才黨員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政治功能,在當前黨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歷史時刻,對于破解新時代矛盾轉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大學意義十分重大。中央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高度重視,中組部、教育部黨組對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做了專門部署,其中提出要:全面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抓好“雙帶頭人”支部書記培育工程,在加強黨性修養(yǎng),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的同時,也要考慮其發(fā)展取向,充分發(fā)揮人本思想效用價值。
  一、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價值體現(xiàn)(一)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永葆初心意志的需要中國共產(chǎn)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起來的黨,97年來櫛風沐雨,發(fā)展成為具有89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建黨思想就是要把支部建立在最基層、最貼近人民群眾的組織單位,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chǎn)黨共設立黨支部405.2萬個,作為黨的基礎組織,要求“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jiān)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同時要求“每個黨員,無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它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jiān)督”,可見黨支部存在的政治意義和實踐意義。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fā)展,黨的六大建設不斷務實推進,基層黨組織覆蓋率進一步提升,組織生活制度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發(fā)揮。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到,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fā)展主題,基層黨支部尤其是高校基層黨支部面臨的工作環(huán)境十分復雜:弱化黨的純潔性、影響黨的先進性、阻礙黨的建設建設因素的存在,知識分子思想獨立性、交流廣博性的特性,零零后青年大學生了解信息的便捷性、自我認知超前性的存在,都對高?;鶎狱h組織履行好基本職能,發(fā)揮好堡壘作用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
  (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需要“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基層社會組織中的戰(zhàn)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中國共產(chǎn)黨黨章》)黨章清晰闡明了基層黨組織在黨的組織系統(tǒng)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用發(fā)揮的如何直接關系到黨的前途命運、國家的發(fā)展進步、民族的興衰和人民的幸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支部是主體,貫徹在支部、落實在支部。為加強貧困村的脫貧致富工作,各級地方黨委實施了選派優(yōu)秀干部駐村任第一書記的舉措,實踐證明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效果。黨章指出:“企業(yè)、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qū)、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該成立黨的基層組織。”基層黨組織的全覆蓋,為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宣傳群眾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人力基礎和思想基礎。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后攻堅階段任務還很艱巨,破解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問題還需要倍加努力,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仍需要更加警惕。處理好以上問題需要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同時還需要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發(fā)揮,以此來實現(xiàn)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的偉大任務。
 ?。ㄈ┦墙ㄔO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需要習近平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薄稗k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由此可見,我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屬性就是當今大學的屬性,歸根結底就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么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高校在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職能,高校各項職能的發(fā)揮落腳點就是延伸到各個節(jié)點上的黨支部,發(fā)揮著的基礎性的作用。為了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延伸作用和堡壘作用,很多高校對黨支部建設進行了有益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優(yōu)化了黨支部設置,增加支部建設的覆蓋面。在學科建設團隊、科研項目團隊、學習培訓班、學生宿舍等臨時性機構,都可看到黨支部在發(fā)揮著作用。在高校黨支部建設中,支部書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研學術高層次人才集中的團隊中間更是如此,由教學科研水平較高、溝通協(xié)調能力較強、有較高的公信力、政治思想堅定的黨員擔任支部書記,其聯(lián)系師生、組織師生、宣傳師生、團結師生的功能就能得到更為有效的發(fā)揮,高校的職能和發(fā)展才能得到更好地實現(xiàn)。高校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的提出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主題,是一項十分必要的措施。但是,在當下大學評價更加注重:“(1)聲譽(15%)、(2)學術資源(20%)、(3)教學成果(22%)、(4)學生情況(12%)(5)教師資源(19%)、(6)物質資源(12%)”(網(wǎng)大教育.http://rank2008.netbig.com/cn/rnk00)(中國校友會網(wǎng)、武書連等高校評價課題組指標內容大抵如此)的今天,高校黨建工作往往出現(xiàn)一軟一硬、一弱一強的情況,更突出地表現(xiàn)在支部建設以及支部書記選用和培育上。
  二、高?;鶎狱h組織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一)政治功能弱化,形式主義現(xiàn)象嚴重“高校教師黨支部是教育、管理、監(jiān)督和服務教師黨員的基本單位,是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高?;鶎拥膽?zhàn)斗堡壘,是黨團結和聯(lián)系廣大教師的橋梁紐帶,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支撐?!保ā吨泄步逃奎h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教黨〔2017〕41號,以下簡稱《意見》)從政治功能上來講,高校教工黨支部是黨的各項政治工作的第一道防線,起到最大限度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強化黨的意識形態(tài)、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同心同德,共謀發(fā)展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作為高校教師,當面對教研與黨建、專業(yè)與思政工作撞車甚至沖突的時候,明顯出現(xiàn)了選擇性偏向,即“重教研、輕黨建”、“重專業(yè)、輕思政”,或者對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任務敷衍塞責、應付了事;只求面上光鮮、不問實際效果,這也非教師黨員之責,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的價值導向使然。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堡壘不堅固,橋梁不順暢,支撐不給力的情況,教工黨支部的這一政治功能沒有得到應有地發(fā)揮,導致教工黨員無所適從、思想渙散,群眾無所依托、各行其是,在教師隊伍中出現(xiàn)只教書不育人,在課堂以及社交媒體上散步不負責任甚至價值扭曲言論,與中央離心離德,嚴重影響了“四個意識”、“四個自信”貫徹落實,影響力了全心全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偉大征程的順利推進。
 ?。ǘ┲Р繒淈h建專注不夠,黨務能力欠缺鳥無頭不飛,車無頭不跑。黨支部政治功能的發(fā)揮,關鍵在支部委員會,核心在支部書記。當前,高校支部書記的非專門化設置,導致了支部書記自身定位上處于模糊與兩難境地。一是自身學術科研與黨建工作之間不好平衡的困難;二是人財物管理權限的缺失與對教師黨員管理、黨務活動開展等各項工作之間的困難;三是業(yè)績考核指標中支部黨建內容缺失的困難。面對高層次人才相對集中的教工黨組織(其中不乏海龜和知名專家)、相對偏軟、偏弱的黨建工作模式、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評價體系,造成支部書記很難專注于黨建工作,支部書記“雙帶頭人”作用發(fā)揮往往會大打折扣,出現(xiàn)一頭強一頭弱的情況,即學術技術引領作用突出,黨建帶頭作用偏弱。同時,由于“雙帶頭人”培育對象長期以來專注于科學研究工作,疏于對黨建工作基本技能的學習掌握,黨性修養(yǎng)不夠,黨務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出現(xiàn)支部黨務工作無從下手、專業(yè)性不強的情況在所難免。
  (三)黨員黨性不強,理想信念認同模糊當前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是中央高度關注的對象。《意見》指出,高校各級黨組織要認真梳理、摸清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使黨的工作覆蓋到每一位青年教師,主動幫助引導青年學術骨干、學科帶頭人、拔尖領軍人才和海外留學歸國教師向黨組織靠攏,條件成熟的及時確定為黨組織發(fā)展對象。黨支部的一個重要政治職能就是宣傳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強化黨內意識形態(tài)。新的歷史時期,教工黨員隊伍中80、90、零零后黨員、留學歸來黨員逐漸成為黨建活動的主力。但是,由于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改革進入了深水區(qū)、新媒體發(fā)展的影響,帶來了多元文化、多元價值、多元思維的沖擊,歷史虛無主義、網(wǎng)絡民粹主義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影響了社會主義主流思想,年輕一代更是成為了被沖擊、腐蝕、籠絡的主要對象。再加上教工黨支部建設自身諸多困難和問題的存在,以及高校科研、教學發(fā)展導向的影響,出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不夠深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不夠徹底、黨性修養(yǎng)不夠純粹、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甚至意識形態(tài)出現(xiàn)混沌模糊現(xiàn)象,黨員的合格標準得到消解,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更無從談起。
  (四)活動機制不健全,缺乏創(chuàng)新驅動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以來經(jīng)過近百年的發(fā)展總結形成了一套嚴密而富有成效的組織制度和工作規(guī)范,并不斷與時俱進,查漏補缺,使其更加完善。由于長期以來,基層黨組織出現(xiàn)了偏弱、偏軟、工作重心偏移等情況,導致基層黨組織基本政治制度沒有得到很好落實,“三會一課”基本政治制度流于形式,“黨員活動日”內容創(chuàng)新不夠,“民主評議黨員”結合實際不夠等等,堡壘和模范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也造成了青年教師入黨積極性不夠,入黨動機不純,傾向于加入相對寬松的民主黨派情況。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以上情況和結果的存在根本原因是基層黨建機制不夠靈活、黨建考核不夠規(guī)范、黨建與中心工作銜接不夠密切、缺乏人本思想考量,因此,出現(xiàn)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缺失。
 ?。ㄎ澹┤狈θ吮娟P懷,有效激勵匱乏長期以來,黨建工作把重點更多的放在“教育、管理、監(jiān)督”方面,往往忽視了“服務”職能。對于教工黨員,尤其是青年學術骨干、學科帶頭人、拔尖領軍人才和海外留學歸國教師,在加強黨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他們向黨組織靠攏,培育“雙帶頭人”支部書記的同時,沒有做到政治上引導、業(yè)務上支持、生活上關心同步進行,同向開展,黨建和業(yè)務開展形不成合理,效率與職能發(fā)揮低下。馬克思唯物史觀就是基于人的自由、解放和人性的全面發(fā)展來作為其理論支撐點的。而馬克思主義的以人為本原則中的“人”,則不僅從類存在的意義上來理解,而且還從群體的意義上和個體意義上來理解人的本質。(下轉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