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的故事">
電子報
電子報

從一片空白到“世界第一”
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的故事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yī)院副院長陳靜瑜被稱為“中國肺移植第一人”。
  亞洲首例非體外循環(huán)下序貫式雙肺移植,全國首例肺移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全國首例單肺移植結合對側肺減容治療肺氣腫,全國率先解決供受體不匹配肺移植技術難題,全國首例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進行肺移植圍手術期心肺支持,自行研制獲得國家專利的肺灌注保存液……這些滿滿的成就,是他在中國肺移植手術領域做出重大貢獻。
  風雨兼程,填補中國40年肺移植空白“一次次成功的救治,讓我對醫(yī)生們無限崇拜,我看見他們白大褂神話背后的絲絲柔情,住院的81天,他們讓我即使身處低谷,也看到了伸過來的手。器官移植帶給人們美好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續(xù),明天開始,每一天都是賺到的?!?br>  這是南京姑娘吳玥在第一次接受肺移植手術前,寫給自己的捐獻者“放牛小弟”的信。2013年肺功能急速下降危及生命的她,在2013年8月31日及時得到了陳靜瑜的救治。陳靜瑜團隊與吳玥一起,度過她肺移植后反復的恢復期,陪同她參加了中國移植患者的運動會,在她的400米終點等待著她。
  吳玥也勇敢、堅強、豐富地過著移植后每一天的生活。然而到第五年,吳玥還是開始排異了,移植肺逐漸失去功能。今年10月30日,陳靜瑜團隊與吳玥一起挑戰(zhàn)了二次雙肺移植成功。這也是他們中心第三個成功的再次雙肺移植受者。
  2018年,吳玥在新浪微博發(fā)表《帶著別人的肺生活了五年,我明白了呼吸的意義》,自述了自己在26歲接受肺移植之后的5年人生。感動了全網。
  而手術后陳靜瑜在自己的微博上寫道:“看5年前合影(和吳玥)的照片,現(xiàn)在我蒼老了許多,肺移植也是磨練了我,帶給我太多的痛苦和快樂?!?br>  而這個手術,距離中國第一例肺移手術,已經過去了40年。
  在各類器官移植中,肺移植要求最高,在我國開展的最晚。1978年以前,中國的肺移植一片空白。而且在當時,無論是1963年美國世界首例肺移植,還是1978年北京結核病研究所施行的單肺移植,患者術后都有嚴重的排異、感染甚至死亡。1978年到1995年間,我國僅完成了20例,手術成功率不足10%。陳靜瑜說:“很多醫(yī)院都想開展肺移植,但真的很難,生存率太低,做一個死一個,很多人都沒有堅持下去的勇氣了?!?br>  改革開放,帶來了巨大的醫(yī)療技術革新,也為醫(yī)生們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目睹呼吸衰竭的患者因為沒有成熟的肺移植技術而死亡,陳靜瑜痛心不已,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肺移植做成。他說:“我這個人倔強的很,再難的事情,頭破血流也要堅持做,直到做成為止?!?br>  他真的做到了:2001年,陳靜瑜只身遠赴加拿大多倫多總醫(yī)院肺移植中心,學習肺移植基礎技術及臨床應用。他不僅掌握了外科手術技能,還從麻醉、ICU護理、病理等各個門類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2002年,他回國后迅速組建了團隊。2002年9月28日,他們成功開展了國內第一例肺移植治療肺氣腫,病人長期存活。
  工作在重重艱難中展開。在中國肺移植難度遠超國外的背景下,從2002年至今,陳靜瑜和他的團隊共完成肺移植手術近千例,手術患者生存率大幅提高。他說:“要通過我們的手,讓瀕死的生命得到重生?!?br>  奔走呼號,以“肺腑之言”打通“生命通道”
  陳靜瑜是一位“網絡達人”。他給自己取的網絡昵稱叫“肺腑之言”。
  2015年10月4日,陳靜瑜的團隊從廣西獲得肺源之后,連夜趕往廣州白云機場,但是到達后,飛機雖然沒有起飛卻已錯過了登機時間,航空公司以不符合規(guī)定為由拒絕團隊成員登機。最終,此次器官轉運時間長達9個半小時(通常留給轉運的時間只有6小時左右),使得移植手術的難度大大增加了。這件事一度為網絡熱議,給了陳靜瑜很大觸動。
  2015年3月全國兩會時,陳靜瑜就提交建議:在民航、高鐵、高速公路等部門開辟器官轉運綠色通道,進一步擴大公民器官捐獻利用率,推動器官移植事業(yè)與國際接軌。
  2016年兩會召開之際,團隊申請搭乘深航早航班器官轉運綠色通道險些遭拒,他直接致信民航總局,呼吁早已建議并已進入國家兩部委商議層面的“器官轉運綠色通道”文件正式出臺,以終結目前僅在航空公司自發(fā)執(zhí)行的尷尬局面。經過一年多努力,2016年5月6日,民航局等6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了 《關于建立人體捐獻器官專用綠色通道的通知》。自此,中國終于有了器官轉運綠色通道機制。
  陳靜瑜是一名人大代表,也是一位“參會看病兩不誤”的人大代表。
  2016年3月的兩會召開之際,他在塵肺病農民工救助的座談會上,耐心細致地向數(shù)位患有塵肺病的農民工了解情況。
  2017年3月,他剛到達會場,就為中日醫(yī)院一名52歲的肺纖維化晚期患者進行了手術。這位患者出現(xiàn)了肺衰竭癥狀,如果不做肺移植,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去世。幸運的是,湖南瀏陽有一名腦死亡患者捐獻器官,提供了合適的肺源,移植團隊的工作人員即刻從無錫趕到湖南,連夜在6個小時內將肺源送到了北京。
  “因為提前報備了國航的器官捐獻轉移綠色通道,快速過安檢,快速上飛機。比預計時間提前17分鐘到北京?!睂τ谶@場跨越“無錫-湖南-北京”的生命大接力,陳靜瑜在微博中感慨道:“感恩腦死亡愛心捐獻者的大愛,感謝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支持!”
  2018年3月,他和往年一樣,提前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自己在北京的時間及駐地信息。江蘇代表團全體會議一結束,就匆匆趕往駐地外為等候多時的病人義診。很多病人聞訊趕來,在駐地門口等候問診,多的時候一次能有五六個人排隊。陳靜瑜會留下病人的聯(lián)系方式以便觀察病情,情況嚴重的則安排了手術。
  因為他對器官轉運工作的有力推動,陳靜瑜被人民網、健康時報等聯(lián)合評選為第九屆健康中國論壇盛典“2016年度十大人物”。他卻在頒獎盛典的前一晚,發(fā)布了這樣一條微博:“北京周邊的病友如果要找我看病,家屬帶好相關病歷資料,下午3點到5點在會場外找我免費咨詢?!?br>  砥礪前行,不斷開辟決勝病魔的“戰(zhàn)場”
  在他的朋友圈里,你可以看到手術中被切下來的黑石塊一樣的塵肺病人的病肺,可以看到拿來移植的捐獻出來的鮮活肺器官,可以看到供體器官如何在城市之間波折傳遞,更可以看到肺移植手術的現(xiàn)場直播。
  2018年中秋,陳靜瑜為一例肺移植手術在北京、西安、無錫三地奔波。10月在上海參加關于肺動脈的學術論壇。11月每周的特需門診上,為40多個肺部小結節(jié)及全國肺移植受者個別門診,與肺移植受者家屬集中談會答疑。
  “平均3天做一臺肺移植手術,科內每年還要做1100多臺普胸手術。凌晨4點睡,一早8點周五交班查房,下午又是肺移植?!?br>  這是他的工作常態(tài)。而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從他開始干這份工作起就有增無減。2015年的陳靜瑜,大概3天一趟飛機,2016年共飛行110次,186小時,共計125606公里,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每例肺移植均是急診手術,我們團隊每天都在應急狀態(tài)下隨時出發(fā)?!?br>  可即便這樣,他還不“滿足”,因為中國的肺移植事業(yè)還不“滿足”。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yī)院作為地市級醫(yī)院,完成了七成肺移植,而北上廣的大醫(yī)院卻落后了。為了北方的患者,陳靜瑜又開辟了新的戰(zhàn)場。
  2017年無錫市人民醫(yī)院與中日友好醫(yī)院實行了全國獨一無二的緊密醫(yī)聯(lián)體模式,陳靜瑜“加盟”中日友好醫(yī)院,擔任肺移植科主任。他還組建了一個47人的“中日醫(yī)院肺移植”微信群,在群里實時更新行動進展,分享肺移植信息。中國第一例肺移植手術40年后的今天,陳靜瑜團隊所在的兩家醫(yī)院:南醫(yī)大附屬無錫人民醫(yī)院完成140例肺移植手術,中日友好醫(yī)院完成104例,加起來的數(shù)據(jù)世界第一。中國南北,終于有兩個肺移植中心進入全球年手術量百例的肺移植中心行列。成立聯(lián)盟,為“健康中國”播撒火種“如果有一天,肺移植技術能夠在全國成熟應用,我就可以退休了?!薄獎倓倿榛颊叱晒嵤┩攴我浦彩中g的陳靜瑜微笑著說。
  陳靜瑜連續(xù)主辦了8屆國家繼續(xù)教育項目———“全國心肺移植高級研討會”,累計培訓全國醫(yī)護人員千余人次。接收全國16省市的30多家三甲醫(yī)院醫(yī)生團隊培訓肺移植,并前往各個單位推廣開展肺移植手術數(shù)十例,扶持全國30多家醫(yī)院開展了肺移植技術。
  2018年9月,中國肺移植聯(lián)盟在西安正式成立。來自全國32家已具備和積極申報肺移植資質的醫(yī)院參加。陳靜瑜是沒有爭議的肺移植學科帶頭人。
  他建議,國家要加快心肺移植培訓基地的確認和建設工作,規(guī)范移植醫(yī)生資格準入。早在2016年,他就曾說:“我愿意將無錫成熟的肺移植技術及適合國情的圍術期管理經驗在兄弟醫(yī)院推廣,使肺移植造福更多的病人。”
  這些年,為了推廣肺移植技術,陳靜瑜團隊先后到北京、廣州、杭州、武漢、南京、吉林等多個省市三甲醫(yī)院,幫助開展肺移植。團隊曾經在28小時內輾轉江蘇、河南、貴州的六個市,終于和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肺移植團隊合作成功完成了貴州省第一例雙肺移植。
  在2019年的工作計劃里,他寫下:“接受全國更多的肺移植團隊進修學習、爭取每個省至少有一個成熟開展的肺移植團隊。”
  今年11月30日,陳靜瑜在微博上寫下了自己55歲的生日愿望:“我想是希望我們每一個肺移植受者術后都能長期生存,活到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