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17年11月10日-11日,中國共產黨中國政法大學第八次黨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轉眼一年時間飛速而逝。
回首這一年,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我校重要講話和勉勵語精神,以實際行動將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要求和任務落到實處。法大人勤勉擔當,銳意進取。
本刊特開辟“法大這一年”專欄,通過系列報道帶領我們一起串聯起這繁忙充實的一年,細數這一年來學校在改革發(fā)展事業(yè)上取得的突出成果。
本報訊(記者 米莉)10月11日,一則題為《招賢納士:2018年中國政法大學誠聘錢端升杰出學者及高端人才》的推送刷爆了法大人的朋友圈,官微發(fā)布、眾人轉發(fā),法大求賢若渴,人才強校戰(zhàn)略成為法大人的共識和期待。去年11月,學校召開了第八次黨代會,除了總結經驗、肯定成績、規(guī)劃未來,還系統(tǒng)分析了改革發(fā)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其中,“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優(yōu)秀人才培育力度不大,教師隊伍后勁乏力”則是當前師資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之一。敢于直面問題,方能破解問題,實施錢端升杰出學者和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面向國內外、校內外優(yōu)秀人才進行公開遴選,就是要發(fā)現、培養(yǎng)和造就在專業(yè)領域居于國內外領先水平的優(yōu)秀拔尖人才,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
“惟改革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惟改革創(chuàng)新者勝?!钡诎舜吸h代會報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加強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同性,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fā)展道路”。一年來,學校堅持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牽引,努力打造與世界一流法科強校建設目標相適應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深入推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合作等一系列綜合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抓緊教師隊伍關鍵打造一流師資隊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建設一流師資隊伍是“雙一流”建設的關鍵,也是實現其他建設目標的基礎。今年是落實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教師隊伍建設年”,學校大力推進“人才強?!睉?zhàn)略,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呈現新氣象。
“引育人才、制度先行”,今年9月學校正式啟動實施了錢端升杰出學者支持計劃。按照“引育并舉”
“梯隊式分類”“薪酬激勵”“崗位績效管理”原則,面向國內外、校內外優(yōu)秀人才公開遴選支持各類杰出人才,發(fā)現、培養(yǎng)和造就在專業(yè)領域居于領先地位的學術帶頭人和拔尖人才。計劃設置的崗位類別劃分為“錢端升特聘講座教授”“錢端升講座教授”“錢端升學者”“錢端升青年學者”,崗位數量占教師總數的30%。截至目前,相關崗位和二級、三級教授崗位的遴選聘任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
為增強人事制度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學校堅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多措并舉推進各項改革落地生根。加大優(yōu)秀人才引進力度,開展海外專項招聘,廣攬海外優(yōu)秀畢業(yè)生和高層次人才;完善教師評價制度體系,調研建立院部教師隊伍建設水平專家評價制度;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支持力度,拓寬培養(yǎng)支持覆蓋面;深化師德師風綜合治理,堅持師德為先,在崗位聘任、考核晉升、評優(yōu)表彰、人才推薦等工作中嚴格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加強管理服務隊伍建設,拓展多元發(fā)展通道,研究制定高級職員競聘辦法,完善管理服務隊伍培養(yǎng)考核辦法,構建符合各類隊伍協調發(fā)展的分類評價體系。
抓牢學科建設龍頭開啟學科振興計劃第八次黨代會確立了“三步走”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第一步的目標是到2020年,法學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行列,其他學科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面對這一艱巨緊迫的任務,一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加大學科建設力度,凝練學科發(fā)展方向,努力以法學一流學科建設帶動各個學科協同發(fā)展,為世界一流法科強校建設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
發(fā)展規(guī)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霍政欣坦言,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始終聚焦“雙一流”建設的總體目標,緊密圍繞一流學科建設指標設計、“雙一流”建設資源分配、學科建設難點攻關等工作集思廣益、深入調研,協調各院部處通力合作,認真落實第八次黨代會關于學科建設的有關部署。去年年底,學校成立了“雙一流”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正對學科建設展開頂層設計、總體布局和統(tǒng)籌協調。
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抓重點、明方向,在全面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未來三年的學科振興計劃。去年年底,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帶隊對所有18個法學二級學科和12個法學以外一級學科進行專項調研,先后舉辦調研座談會22場次,400余位教師參與了座談。調研過程中,與會人員共同探討制約學科發(fā)展的癥結所在,研究提出了加強學科建設的任務和舉措,為編制各個學科三年振興計劃凝聚了共識、指明了方向。
立足于編制三年學科振興計劃,學校進一步梳理和總結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對標國內外學科評價指標體系,對表下一輪學科評估和2020年法學一流學科建設時間進度,組織頂尖大學高峰論壇并邀請QSAsia專家解讀分享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研究制定我校法學一流學科建設標準。通過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動態(tài)監(jiān)測和靈活調整相結合、獎懲和激勵相結合,傳導學科建設的壓力,壓實學科建設的責任,全面提高學校學科建設水平。
第八次黨代會報告還明確提出要“開展新興學科創(chuàng)新研究和建構,探索全方位、立體化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模式”,為此,學校認真研究制定交叉學科培育與建設計劃實施辦法,鼓勵跨學科交叉研究,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與繁榮發(fā)展,培植學科發(fā)展新的增長點,培育更多引領學術發(fā)展前沿的交叉學科建設項目。今年6月,開展了第三批校級交叉學科建設項目、新興學科建設項目遴選,遴選產生了校級交叉學科建設項目3個,校級新興學科建設項目7個。
在2017年學位授權審核中,我校理論經濟學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金融、國際商務、新聞與傳播獲批成為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由此,我校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從3個增至4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從5個增至8個。我校的學科領域進一步拓寬,學科結構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學科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我校以法學為特色和優(yōu)勢的多科性大學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抓實人才培養(yǎng)根本教育教學成果凸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培養(yǎng)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的高素質人才”,第八次黨代會進一步確立了人才培養(yǎng)的中心地位。一年來,學校始終聚焦人才培養(yǎng)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多個改革方案付諸實施,各項行動計劃全面推進,一筆一劃寫好新時代學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奮進之筆”。在剛剛公布的第八屆高等教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評審結果中,我校《“四型人才”導向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養(yǎng)模式》榮獲一等獎,《“學訓一體”法律職業(yè)倫理教學模式的開創(chuàng)實踐與創(chuàng)新推廣》榮獲二等獎,獲獎總數為全國法學院校之最,這是建校66年來學校取得的最好成績。
深化教學改革是辦好一流教育的重要動力,一年來,學校緊密圍繞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培育“種子課堂”,以特色學科為試點,建設首批法學專業(yè)10個種子課堂,培養(yǎng)種子教師,深耕課堂教學,通過教學理念重塑、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應用指導等全方位、點對點深入課堂等方式,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造教學基地,選取特定教室作為“星空間教學基地”,通過配置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設備,為教師自助錄課、備課研討、專家咨詢等提供便捷服務,教學基地已進入裝修階段,計劃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推進慕課教學,將優(yōu)質課程推到線上,實現優(yōu)質資源共享,目前已運行慕課12門,1門課程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課比天大”是我校教育教學中最核心的價值定位,“科學建課”是完善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一年來,學校繼續(xù)深化三學期制改革,精心打造國際課程,在去年穩(wěn)步實施三學期制的基礎上,今年夏季學期共開設本科生課程177門次,其中由外籍教授講授的國際課程87門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程15門次、虛擬第三學期課程22門次,選課學生達3300余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設本科生通識主干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當代中國”,首開研究生公共學位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強化實踐育人環(huán)節(jié),培育精品實踐課程,設立司法實務全流程仿真課程,建立模擬人民法院、模擬互聯網法院、模擬人民檢察院、模擬公安局、模擬律師事務所,同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和法律職業(yè)技能。
一年來,學校順應高等教育數字化、網絡化、全球化趨勢,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創(chuàng)新重塑教學形態(tài),榮獲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慕課+教學實踐獎”?!皩W習通”“雨課堂”等移動教學軟件打破時空限制,使師生能夠實時教學互動和資料共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簽到、搶答、討論等教學活動,是對人工智能系統(tǒng)下精準教育的積極探索。特殊類型招生測試分數統(tǒng)計系統(tǒng)、招生管理信息系統(tǒng)、智能教務答訊系統(tǒng)和綜合教務系統(tǒng)等一系列程序和平臺陸續(xù)上線、升級,有力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fā)展。
抓住科學研究標桿提升科學研究水平一流大學要出思想、出概念、出理念、出理論,有一流的學術成果。一年來,學校以科研評價機制改革為重點,加大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充分調動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根據最新的2018年軟科法學學科排名,我校科研多項指標表現優(yōu)異,各類科研項目得分和學術論文得分均位列全國第一,領先優(yōu)勢明顯。
去年年底,學校修訂了《中國政法大學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管理辦法》,建立起“轉申報”這一申報方式和校級項目-縱向項目的聯動機制,有效提升了教師申報科研項目的積極性,取得了顯著效果。一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5項,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教育部一般項目立項15項,是近5年自國社科與教育部項目不交叉以來歷史最好成績,與北京大學等綜合性高校立項數持平。學校還獲得“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項”項目6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19項,北京市社科基金年度項目14項,司法部項目11項,創(chuàng)下我校單次縱向項目立項數的又一新高。截止今年10月,橫向項目立項經費已超去年全年水平,預計今年全年橫向項目立項經費將同比增長20%。
精心打造“科研改革2.0版”,先后修訂了《中國政法大學期刊分類辦法》《中國政法大學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制定了《中國政法大學科學研究突出貢獻獎勵辦法》,大幅提高優(yōu)質成果獎勵力度,激發(fā)了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產出科研成果的潛力和動力。一年來,教師在重要期刊發(fā)表數量穩(wěn)步提升,2018年1月-10月,累計發(fā)表CSSCI來源期刊論文327篇,基本達到2017年全年水平,并還將有進一步的增長;中國法學會CLSCI法學期刊論文81篇,我校在CLSCI期刊歷史發(fā)表總數持續(xù)在全國領跑;中文權威期刊論文22篇,其中法學權威期刊論文12篇,排名全國第一。
一年來,學校新設法治經濟研究院、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國際法治研究院等三個新型研究機構,加大基礎研究和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力度,持續(xù)發(fā)揮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重大戰(zhàn)略急需的重要作用。學校還將修訂《中國政法大學非在編科研機構管理辦法》《中國政法大學新型研究機構管理辦法》等科研管理制度,推進“科研改革3.0版”改造升級,繼續(xù)引入優(yōu)質資源、創(chuàng)新組織模式、培育智庫成果,不斷提高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能力。
抓穩(wěn)國際交流砝碼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堅持以國際化促改革、促發(fā)展、促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將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有機結合,積極拓展全球視野,加強雙邊多邊教育合作,密切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不斷提高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一年來,學校持續(xù)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不斷鞏固和拓展教育合作伙伴關系。先后與“一帶一路”65國中的18個國家41所高校和國際組織建立實質合作關系;參加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峰會,助力“雙一流”建設;原有3所海外孔子學院蓬勃發(fā)展,其中2所同時榮獲“2017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稱號,今年新增成為挪威卑爾根孔子學院中方合作院校,將著力打造一所法律特色孔子學院。截至今年8月31日,學校已經與5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45所大學及機構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其中世界百強高校共35所。
在合作中求共贏、在共贏中求發(fā)展,學校積極搭建和拓展境內外合作交流平臺,合作項目惠及更多師生。牽頭16家內地與港澳高校,共同成立“內地與港澳法學教育聯盟”;召開加拿大留學中國(CLIC)研討會,全面深化與加拿大一流高校合作;依托我校德國大學中國項目辦公室,吸引33所德國名校在我校設立中國辦公室;先后與境外43個國家/地區(qū)的183所高校和機構搭建了287個實質性合作項目,每年幫助1000余名學生到世界高水平大學攻讀碩博學位、長期交換、短期游學等;加強與國際組織機構的合作,與世界銀行、亞非法律協商組織、國際城市管理協會、德國聯邦議會、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等合作,派遣學生海外實習。
今年,學校正式啟用了“全球化學習管理平臺”,為師生海外學習、交流、講學等提供更加細致周到的“一站式”服務,也為國際項目派出管理、國際交流數據分析等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學校還堅持每學年為新生舉辦“學生赴國/境外交流項目宣講會”“海外碩士獎學金項目專場宣講會”,并積極邀請專業(yè)人員來校開展各類赴外行前培訓等,通過一系列舉措為師生赴外學習交流打開便捷之門。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备叩冉逃l(fā)展進入了新時代,法科強校建設也進入了新階段,法大人正以嶄新的精神狀態(tài)和奮斗姿態(tài)踏入了加快“雙一流”建設、促進內涵式發(fā)展的新征程。以改革激發(fā)動力,用創(chuàng)新擘畫未來,我們將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推動學校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再上新臺階、再譜新篇章。